今年双11,天猫的交易额最终停留在1207亿元,2015年京东全年的交易额也不过4000多亿,这一天相当于卖出了京东全年销售额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理论上仍然非常逆天,但已经没有期待的惊讶。这8年的双11让所有的参与者变得越来越娴熟。回顾今年的双11,传统家居制造业需要认真思考,2016年双11到底有哪些变化?双11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浅析:今年双11,给传统家居制造业带来了什么?
如果把过去做一个总结,双十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强行让消费者知道了这个节日,形成了这一天买东西的期待和习惯。
第二阶段,持观望态度的家居商家开始慢慢接受这种购物狂欢节的存在,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准备这个24小时的购物节。同时在摸索的还有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作为双11的后勤保障,在前几年的双11期间,货品超卖、爆仓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消费者一个月都收不到货品,退货率非常高。
第三阶段,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越来越娴熟的参与其中,直播、VR购物、双11晚会等各种元素的加入让这一天变得更加像一天节日而不是仅仅的购物,娱乐化、全民化让双11真正的成为一场全民狂欢。
具体来说,这种变化可以用四点概括:
一:形成了一个真正娱乐化的节日
如果说去年的双11晚会更像是4小时的“电视购物”,还略显稚嫩和粗糙,今年的双11晚会在大导演加持之下,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场专业的娱乐化晚会。今年,90、95后们对双11晚会的期待一定远远超过了春晚,在这个90后主导消费和娱乐的年代,一年一年的持续下去,双11必将成为一个年轻人娱乐、购物的节日!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的去等待双11,这一天除了意味着购物的狂欢,也代表着被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就好比小时候总是盼望着春节可以有新衣服穿。在双11这天,可以光明正大的给自己一个花钱消费的理由。
在这一天从众效应也正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天你剁手了没”成为这一天里朋友之间问候出现最多的话语。好像在这一天不买点什么就对不起这样的节日。这种民俗化的双11,像传统的节日一样,让疲于奔跑的年轻人能够停下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二:流量的分发由平台主导转向内容主导
今年双11直播开始占据引流的重要入口,网红开始站上双11的舞台,有多个网红品牌突然爆发,登上了女装类目、鞋类目的销售TOP10,这简直不可想象,一个网红引导的小互联网创业品牌打败了众多规模化、有工厂、有数十年品牌沉淀的知名品牌。
从网红金字塔上看,越是顶端的网红,渠道越丰富,越能实现快速的变现,内容营销已经呈现产业化的趋势,流量开始从上至下实现集中式分发,大的网红占据了主要的流量入口,然后经由他们将流量引流到各个渠道。
经过这么多年的品牌塑造,双11已经成为一个大IP,在这个大的IP体系下分出无数个小的IP,而每个小IP则肩负了流量转化和引流到商家的任务。在这个内容为王的年代里,传统依靠打折降价的方式依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日益苛刻的消费者更愿意在获得性价比的同时期望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今年的双11比起交易额更可怕的是强大的IP统治力,在双11这天你可以不买东西,但是你不得不关注它的存在。他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信息传播渠道,而且从双11开始的前一天到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全民的话题都离不开它。
这标致着我们正步入一个内容分发的时代,双11垄断了消费者的注意力,然后在它的带领下将注意力分流给商家。竞争已经从传统从产品层面上升到内容的层面上。在未来的双11里,随着产品的多样化,这种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三:90后主导消费的时代正式来临
双11的最后三个小时,一度出现了满屏是90后表情包,天猫主会场完全被表情包占领,各种“无节操”轮番上阵。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毕竟这是一次生意数字集中爆发的时候,在这样的压力下,70或80后作为后台主导的那些年,是绝对没有这样的洒脱的!那个网友们一手杜撰的韩都衣舍和zara的“撕逼大战”必将成为2016年双11最广为流传的段子!
今年的双11集中的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虽然马爸爸请来了科比和贝克汉姆两位大叔为双11造势,但是无论是从年轻化品牌主导最终双11品牌排行榜单,还是从双11下半场的商家全面的娱乐化竞争来看,大家都在讨好年轻人的欢心,90后的消费者已经站到了需求拉动的前台,他们的消费力量不可小觑。
从朋友圈各种清空购物车送闺蜜的段子,到千手观音变维纳斯,在双11的话题性上年轻的一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力量。
90后主导的双11会更加的娱乐化,一改传统刻板的营销模式,好玩、有趣快乐购物是这一代人所关注的。相较于线下多样化的互动方式,线上与消费者互动选择就少了许多,然而即便是这样,也不妨碍双11对年轻一代的特殊照顾。
对消费者来说,未来的双11会更加的侧重于全民娱乐化的方式购物。对商家来说,除了提供好的产品,还要提供好玩的内容,双11正在全方位考验商家的体验设计能力。
四:大数据精准指导的魔手已经显露
这场购物狂欢节,给产业链带来的考验是全方面的,他不仅仅考验的是前端服务器的抗压能力,同时也在考验物流和制造的反应水平。在今年这一天大约有6.57亿的订单需要被配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里,这一数字超越了联邦快递和UPS全球业务当天裹数量的总和,一条刷爆朋友圈的用高铁送快递的图片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在面对全球化强大的消费需求爆发下,各种配套服务也在竭尽全力的提升消费的体验。
双11已经成为物流行业每年一度的大考,被考验的除了物流体系,还有我们的传统家居制造业供应体系。为了备战这一天,需要提前预测市场及准备库存,双11是把需求集中在一天里完成匹配。不过,随着大数据加入战场,通过大数据回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消费者在这一天的消费路径,从过往屏幕里不断跳动的数据上我们可以总结推断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购买习惯的变化。
每年的双11都为传统家居制造业提供一次绝佳的数据复盘机会,双11让智慧制造有更多的经验和数据可循,以往达成1000亿的销量我们需要准备3000亿甚至5000亿的库存,而如今在大数据的协助下,大约1500亿的库存就能够满足所有的需求。
今年的双11,优衣库成功的用半天的时间就卖完了提前准备的所有库存。这也从侧面反映,通过对需求的前置预判,让家居等制造业能够更加精准的感知消费需求,更为精准的匹配,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