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具展的第二天,馆内人流依旧众多、参展热情依旧不减。一场高端的辩论赛在1号馆定制展论坛区隆重举行。围绕着“贩卖生活方式是否可行?”这个话题,设计师们各持己见、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式的一问一答,精彩纷呈样的正辩反论,擦枪走火的场面让台下观众目瞪目呆,既见证了一场高端辩论赛,又长了知识。“贩卖生活方式是否可行?”这一话题,设计师们变身辩论家、实力大咖坐镇评委团是否得出了一个最好的结论?
现场座无虚席
评审老师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人可
中国家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二级教授彭亮
迪信家具董事总经理梁少禧
辩论嘉宾
正方
碧桂园橙家CEO王睿
深圳市胡中维室内建设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中维
广东省衣柜协会会长、科凡董事长林涛
反方
深圳市名汉唐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卢涛
广州道胜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何永明
尚策设计顾问公司创办人及董事长李奇恩
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 总经理方润忠
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总经理方润忠表示,此次辩论赛,希望在展览会现场,让更多高水平老师施展才华,给听众朋友无限启发。很多优秀的品牌,今天都来到了现场,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这是一次无比珍贵的交流机会。
迪信家具董事总经理梁少禧
迪信家具董事总经理梁少禧则在《家是有用的》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做了这么多年设计,我一直强调“用”,我用美学、力学、实用和耐用来审核我的产品设计。
前方高能
辩手们准备就绪 “战争”准备开始!
正方一辩王睿,他认为“贩卖”生活方式可行,第一,它会带来新的消费景象,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也会呈现出一批新的品牌。第二,消费者购买产品,购买的是商品的价值,其中包括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生活方式应该说,就是商品本身具备的附加价值。所以“贩卖”生活方式是可行的。
正方一辩王睿
第三,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场景的体现。存在即有道理,所有的企业都是以生活方式的场景去呈现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那它就是必然的。第四,生活方式,反方辩友都是设计出身,设计是一种产品。是为了业主和消费者提供生活方式场景的展示。所以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产品。生活方式的展现,是所有的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一个展示方式,所以我们的观念,“贩卖”生活方式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正方一辩王睿
反方一辩卢涛则认为“贩卖”生活方式不可行,今天给贩卖一个准确的定义,叫销售。在营销的手段上面,我们可以用商业的手段,来营销某一种生活风格或生活的样式,但无法向消费者真正售卖属于你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
反方一辩卢涛
正方二辩胡中维认为,生活方式一定可以拿来销售,去创造价值。不管你是否愿意,你所选择的任何产品、价值体系,都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现在有多个例子来表明,不管是诚品书店、星巴克,还是手机、汽车,所有的产品都是为生活方式做支持。
正方二辩胡中维
反方二辩何永明表示,生活方式是不能贩卖的。在西方,大家喝可乐与喝咖啡,在中国,我们喜欢喝水喝茶,所以生活方式是不能卖的,尽管我们接触西方的东西,但生活方式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反方二辩何永明
正方三辩林涛向李奇恩提问,您作为知名的设计师,正在设计高附加值的作品,而且你有信心把它做大,把业务做成可复制性,这两点都具备的前提下,你不去贩卖生活方式,你怎么能够快速的使你的团队把这个作品用高附加值推给你的客户?
正方三辩林涛
反方三辩李奇恩回应了正方三辩林涛的问题,他用开药方的方式来阐明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区别,并提出设计只是哲学、一种想法而已,所以设计是为了提升生活,不是提升生活方式。
反方三辩李奇恩
反方三辩李奇恩接着向正方三辩林涛提问,如果我们要坚持贩卖生活方式的话,怎么把中国生活方式推送卖给一个从来没有来中国居住生活过的美国人呢?
正方三辩林涛
李老师的问题问得非常好,中国人也用苹果手机,中国的设计师也崇拜乔布斯。如果仅仅是以产品的外观或者是某一种气质就定义美国人不能用中国的产品,这是很片面的。
反方三辩李奇恩
林老师跑偏了我的问题,最后到了产品的问题了,我说的是贩卖生活方式。我们从另外一个维度了解,收衣服的习惯可以归纳为8种,这8种是已经有人实现的,不排除这8种里面也有欧美人。
评委老师点评
何人可
我觉得非常精彩,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用了一些小技巧,让对方能够走入歧途,而且,充满了火药味。比如卢涛老师,一定是做了详细准备,从权威的定义来讲解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师就是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来服务的,我觉得这次辩论非常的有意思。现在暂时是反方说服了我。
彭亮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觉得是在设计一种生活行为,从企业家的角度,他们在通过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我暂时不做选择。
梁少禧
今天的节目可以在中央台直播,语言的表达很牛。我暂时投给正方。
自由辩论
王睿
大家可以打开手机,通过百度搜一下今天的辩论题目,我们看到“贩卖”生活方式在百度是有专属词条的,这代表了一种认同。
卢涛
很感谢王总,告诉我们很有趣的游戏,大家再次可以拿出手机来查一查,如果单纯查贩卖,后缀是什么?一定是贩卖人口,其次是贩卖毒品,绝对不是贩卖生活。相信我,一定会超过十万条的贩卖毒品和贩卖人口。我们认为,生活的模式,它是属于自身的,它是属于你个人的。
胡中维
不得不佩服卢老师的语言学得很好,一个概念把我们的主题转到了另外一个方向。但是我想接着卢老师讲的例子,其实生活方式一定是可以售卖的。我们一点也不否认,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这也不妨碍你追寻更好的生活方式。当一个人超越自己很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老师,我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专业人士,我们需要很多能够令我们生活更美好的人,同意吗?
何永明
有一句古话,说话很大声的人都没有多少理由。我觉得生活方式是不能贩卖的。有很多人去美容院,像卢老师改天整成了刘德华,他只是有了刘德华的样子,而不是他的生活方式。他有刘德华的五官,但是没有刘德华的精神,所以不能叫方式,是工业化,千篇一律。
林涛
贩卖打了引号就是批量化,我想大家不想设计出来的产品永远只做一件。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还是要拿出来贩卖,地球上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他的生活是由各个品牌组成。
李奇恩
贩卖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有数。苹果手机创始人乔布斯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但是否代表你用苹果手机的时候,就过上了简约的生活呢?所以你可以买一个方便、好用的产品,但是不是生活方式。如果这样,我们必须跟从乔布斯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变成苹果的粉丝,但是,我相信90%的人根本不是乔布斯的粉丝。所以乔布斯贩卖自己生活方式是失败的,但他做生意是天下一流。
王睿
反方的观点认同生活方式是需要引导的。引导可以,因为贩卖这个词是负面的,所以要反对这个词。为什么他们只关心一个词的多面性,贩卖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没有感情色彩。
卢涛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每一个家庭也会形成独有家庭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这样的方式是没办法出售的。我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可以花多少钱买你的生活方式?第二个问题,在座的很多人都有子女,你的子女跟你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吗?如果每天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他的生活方式都跟你是不一样的,你都无法去引导他,你又如何把你的生活方式出售给一个陌生人呢?
王睿
中午吃饭的时候,卢涛老师讲了一个自身的经历,他去宜家买了20次家具,宜家是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卢涛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但是为什么去宜家买20次家具呢?因为宜家贩卖的是生活方式。
卢涛
我把宜家的北欧生活方式买回家了吗?
总结时间
何永明
设计师不是贩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要跟他像拍拖一样,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你对他不了解的话,你能做好设计吗?这个是需要你用心去帮解决的问题。我们确定认为,生活方式是不可以贩卖的,同意吗?
卢涛
迪信的梁总,他跟我说过他创作的经历,他每天只接待2个客人,平均一个客人要花3个小时接待,而且一定要在会所和客人一起吃饭,去了解这个客人,了解他的生活状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了解他的生活爱好。我见过迪信的一张订单,这张订单很清晰,分了十几项,把客人的家庭结构、喜好等等一切列得清清楚楚。我认为,这张单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真正的生活方式。
李奇恩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房子买的都是欧洲的家具,主人是穿着宫廷的衣服在里面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要好的欧洲的家居,好的产品,它是提升我们的生活,但是绝对不能贩卖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评委老师点评
何人可
确实是精彩纷呈,各方的观点陈述都很充分。我们把贩卖这两个字改成设计的话,也许就有完美的结局。生活方式不能贩卖,但是它是可以设计的,这就是我们设计师的价值所在。
彭亮
我也来阐述我的观点,全世界的著名品牌,无论是宜家,还是爱马仕,只要是做商品,都要推广,某种程度上也是卖生活方式。所以我觉得,生活方式从商业的角度,是为了更好的推销商品,某种程度上,从它的品牌基因里面,他们也是在推广或者贩卖不同的生活方式。
梁少禧
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贩卖,不是他们两方的问题,而是“贩卖”这两个字出现了问题。
3位评委在经过仔细商量之后,一致同意卢涛获得本次的最佳辩手。
合影
(来源:博骏传媒)